新御书屋

第660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汪百川满是期待的交代起工作,“汇总实验数据。我们回去以后,论证一下材料密度问题,下一次降低材料密度,争取找到反应的临界线。”
    ……
    于此同时。
    f射线实验组也在总结收获。
    他们使用内置微型核反应堆的f射线发生设备,定点完成f射线的释放也可以算作实验范畴。
    从第一次定点到最终的点火,他们总计进行了七次释放实验,同时使用了大量精细设备进行数据检测,也对于f射线的释放距离、时间、强度有了更多更详细的了解。
    总结会议上。
    刘云利说起了数据,“这一次的释放距离为211公里左右,射线是圆柱形态,直径1.13厘米。”
    “释放口射线强度7.8倍率。”
    “从点火反应来看,211公里位置,强度并没有明显下降。”
    “我们以此判断,射线释放覆盖的最远距离超过500公里,对比3号设备提升近一倍……”
    “同时,我们精准的测定了持续时间,为1.192秒。”
    这个数据说出来,廖建国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1.192秒,比最开始不到0.1秒长了十几倍啊!”
    “现在可以肯定,内部能量强度和射线持续时间呈现直接性的正相关。”
    “等会后,大家都做个总结,我们写一份报告上去。”
    其他人都跟着点头。
    刘云利做完了报告以后,则思考起一个问题。
    f射线的释放只是一个点、一条射线,现在又有了持续时间,但持续时间带来的效益似乎也不大。
    如果把f射线看做是一种能量波,而不是纯粹的特殊场力,持续性存在本身,就说明其能量强度大大增加。
    能量强度增大,是否代表能扩大覆盖范围?
    等会议结束以后,刘云利就找到了廖建国,说起了自己的想法,“廖主任,我们释放f射线时,是不是可以试着增大磁场缺口?”
    “什么意思?”
    廖建国第一时间没反应过来。
    刘云利道,“f射线发现到现在,我们的释放口都是打开螺旋磁场的一个点位,现在内置了核反应堆,是否可以打开两个点位、三个点位,或者论证打开一个小型的弧线缺口,来释放出射线?”
    “这个……”
    廖建国当然无法回答。
    但是他顺着思路仔细想一想,顿时忍不住瞪大了眼睛,“你的意思是,释放出的f射线,可以呈现出一个扇面,而不仅仅是一条线?”
    “对!”
    刘云利用力点头。
    两人的呼吸都不由粗重起来。
    若是能实现‘扇面形’释放,绝对会是f射线发生技术的巨大提升。
    现在的f射线释放就只是一条线,对准目标打击的就是一个点,在延伸也只是一条线。
    f射线释放距离达到几百公里,几百公里外要打击一个点,一击命中的概率太小太小了。
    核聚变反应的点火,也是提前进行f射线释放实验,再把材料放置在固定点位,才能够精准的进行点火。
    换句话说,f射线的实用性并不高。
    如果打开两个缺口、三个缺口,或者论证把缺口设计成一条弧线,释放出的f射线就会是一个扇面,而不仅仅是一条线。
    哪怕扇面的弧度非常微小,两侧直线的夹角只有0.1度,扩展到几百公里外形成的弧长也轻松达到几百米。
    这样f射线的打击范围就从一个点,变成了一个几百米的线。
    如果在进一步呢?
    从微小的弧线变成微小的圆面,几百公里外的覆盖范围,就从几百米的线变成直径几百米的面。
    到时候,命中还是问题吗?
    廖建国思考着倒吸一口凉气,马上道,“刘教授,你这个想法很好,我绝对支持,但具体……”
    “要不,问一下王院士?”
    “对!”
    刘云利和廖建国一起去了办公室,马上就用电脑设备联系起了王浩,他们所用的是保密的特殊网络。
    线路都是电脑直连电脑,并不需要连接外部网络,安全性还是非常可靠的。
    王浩刚得知汪百川的实验成功,即便是在意料之中还是值得高兴的,听完了汇报就准备下楼去逛一圈,结果才走到楼门口就被陈蒙檬喊了回去。
    “射线组?”
    “刘云利和廖建国?”
    陈蒙蒙简单说了一下信息。
    王浩接上了网络以后,就听对面的刘云利说起最新的想法,随后也陷入了思考中,好半天才做出了判断,“你这个想法很好,理论上是可行的。只不过,需要庞大的内置能量支持。”
    “你们已经证明,射线持续时间和内置能量强度正相关。”
    “如果是释放出线、覆盖成面,可以实验试一下,我觉得有可能释放成功,但释放距离可能会大受影响。”
    “至于更进一步……”
    “现在的设备肯定不行,估计要内置高能量源的核聚变才有希望。”
    后面的话,刘云利都没听清楚。
    他脑子里就剩下最前面的‘可行’,马上回应道,“我们这就研究一下看看。”
    “释放距离受影响也没关系。”
    “哪怕只覆盖几十公里,有了这种技术,最差也能用作防空,而且会是最先进的防空利器!”
    刘云利激动的说道,“王院士,f射线技术实用化,就是我们研究的目的之一啊!”
    “现在有希望了!”
    第四百四十五章 技术差距有多大?窜天猴和精确制导导弹
    f射线是湮灭力场实验组的研究发现。
    后来f射线被单独分离出来组建全新的实验组,并直接归属军方以及科技部门领导,其目的就是把f射线当做一种区别于强湮灭力场的技术做研究。
    当大手笔投入做一种单独技术的研究,实现技术的应用自然是就是最终目的之一。
    但一直到现在为止,f射线依旧只是实验室技术。
    最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设备的成本太高昂,可靠和安全性无法做评估,二则是激发需求高,而精准度过低。
    在实验直流反重力技术以及颗粒性材料基础支持下,f射线发生设备的可靠和安全性大大提升,再加上内置了微型核反应堆,f射线发生设备需要全天候24小时运行。
    几个方面加在一起,解决了很多的问题,让f射线具有了一定的实用性。
    但是,精准度的问题依旧没有改善。
    f射线的激发口是无法即时调整的,只能朝着一个方向发射,就让技术显得很鸡肋。
    如果能解决了精准度问题,f射线的实用性就会大大增加。
    因为设备的笨重以及其他问题,激发口是无法做即时调整的,最多只能做到多开放几个激发口,但f射线是直线传播,可覆盖的方向依旧非常有限。
    现在就有了新的解决方案。
    如果能够发射扇面型的f射线,其覆盖范围就会大大增加,就像是刘云利所说,“最差也能够用在防空领域。”
    在得到了王浩明确的答复后,廖建国和刘云利都非常的激动,他们又找到了新的研究方向,而且是直接增加f射线的覆盖面积,若是能够研究出来,都可以开始论证制造可服役的f射线武器。
    这也就达到了让f射线技术实现应用的目的。
    扇面型释放射线是一个技术想法,确实是很不错的研究方向,但想要真正的研究出来可是很不容易的,暂时也只能顺着想法慢慢去研究。
    他们的工作实在太多了。
    现在实验组的主方向是完善微米级颗粒性材料设备,才能够制造出更高强度的f射线。
    同时,他们还要配合核聚变论证的实验研究。
    实验组内一些设备也需要升级和维护,每一天时间都忙忙碌碌的,工作好像根本就干不完。
    刘云利是实验组的技术负责人、主力干将。
    他整天忙的晕头转向。
    即便如此,他也感到非常的高兴,因为f射线已经不仅仅是一项保密技术,也渐渐的具有了实用性价值,并和多方面的研究直接挂钩。
    这就说明了技术的发展。
    作为f射线研究的元老级人物,他自然会希望f射线技术能够有更多的应用,有更多的发展。
    另一边。
    王浩觉得刘云利的想法很好,因为他并没有想过把f射线变成‘f扇面’。
    这个想法非常超前。
    ‘f扇面’是否能够成功激发,取决于强度和内部的能量支持,原来f射线的持续时间非常短暂,自然不可能成功激发扇面形射线。
    即便有了内部微型核反应堆的支持,是否能实现也是个未知数。
    从理论上来分析,即便是能够成功释放出来,因为覆盖面积大大增加,所影响的距离自然也就大大降低。
    “实验组那边已经证明,f射线持续时间和内部能源强度正相关。”
    “如果是扇面,需求的能量强度就太高了。”
    “想达到释放f射线扇面的程度,设备必须要内置强能量源支持……核聚变啊……”
    王浩越发感受到核聚变技术的重要性。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