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节
比如秦琼也堪称文武双全,但实际上他向来是以李世民最贴近的骑兵统领的身份出现的,少有独当一面的机会。
事实上,就因为有李世民这个牛人在,他麾下英杰大部分都没有独当一面的机会,如今的陕东道大行台也只是群策群力。
而张士贵是天策府属官中,少有的曾经独当一面的人物……所以从某个角度来说,文武双全第一人的评价也不能算错。
张士贵有一种感觉,似乎李善对自己认知很深。
前方传来呼声,张士贵勒住缰绳放缓马速,转头四顾,看见了破败的房屋,高低不平的丘陵……走的近了才发现,那不是丘陵,而是高高低低的石块、土堆。
李善选了一处稍高的山坡下马,笑着问:“此地如何?”
“怕是选了好久了?”李道宗笑了笑,转头看向东南方向,再看看西南方向,迟疑问:“多少路程?”
“往马邑、雁门关,快马疾驰,均是两个多时辰。”负责选址的苏定方口齿清晰的解说:“此地原为顾集镇,加上周围村落,约莫两千余百姓,后毁于刘武周之手,又遭突厥洗劫,渐渐衰落,民众逃亡,以至于废弃。”
李道宗细细看着周围,“附近水源?”
“有河,而且不止一条,其中一条小溪从顾集镇原址中穿过。”苏定方解释道:“择此地,一为便于修缮成寨,二在于距离马邑、雁门关都不远不近,若是骑兵出击相援,来犯之敌必首尾不能相顾。”
马邑、顾集镇、雁门关,三个点构成了一个三角形的架构……三角形是最稳固的构图,不过李善刚开始谋划的时候,并没有考虑这一切。
最早还是李高迁去年率兵出塞,结果孤身逃亡导致大败一事给了李善很多启发,他发现,马邑距离雁门关的距离有点尴尬。
从雁门关到马邑,快马奔驰大约是四五个时辰,差不多就是天亮出发,黄昏时分才能赶到,这个路程……再好的军马也是强弩之末了。
如果是大军出塞,那就要稳住阵脚,缓缓西行……别说当天了,七八天能摸到马邑边上都算快的了,但突厥骑兵旋即而来,铺天盖地,遮挡战场。
李高迁败北的原因有很多,弃军而逃当然是主因,但也有一些客观的原因,比如虽然说马邑和雁门关成犄角之势,但若是敌军猛攻马邑,雁门关这边因为距离的原因,很难做出迅捷的反应。
从那时候起,李善就有了在朔州择地建寨的念头,而且一直在为此做各种各样的准备……可惜还没开始,各种变故蜂拥而至,硬生生的将他推到现在这个位置,并且很快就要滚蛋。
三个月前那个大年夜,李道宗突然来访,与李善相谈甚欢,他许诺今岁突厥来犯,必猛攻马邑,他愿意领军出塞,步步为营,逼退突厥。
而李善才将这个计划拿出来……李道宗非常感兴趣,并且在择地、工匠各个方面都帮了不少忙。
那边苏定方还在给李道宗讲解附近的地形,而李善在和张士贵说着在重建顾集镇的诸番好处……张士贵基本上已经知道李善到底想让自己干什么了。
于顾集镇重建寨堡……这是个让普通人听听就要颤抖的任务,因为顾集镇再往北就是云州了,换句话说,顾集镇将取代代州、雁门关、马邑,成为直面突厥的最前线。
即使性情稳重的张士贵,也忍不住腹诽……难怪这些天李善要如此赞誉,这是怕自己不肯接手啊!
马邑那边至少还有高大的城墙,而顾集镇这边……现在还是一片废墟呢,张士贵眼角余光扫了扫,心里有些疑惑,如果说李善是纸上谈兵也就罢了,但任城王李道宗、苏定方虽然年纪不大,但也都是军中宿将,不会看不出来。
李善还在那喋喋不休,三方驻守,互成犄角,不至于孤守无援,而且顾集镇相对来说更靠近云州,突厥不可能绕过顾集镇、马邑去攻打雁门关,但如果想啃下马邑、顾集镇这两颗钉子,难度相当的大。
马邑、雁门关都是重镇,粮草充足,驻有重兵,如果筹建顾集镇,李善也不会只往里面丢些歪瓜裂枣……这不是已经把张士贵带来了嘛,如此一来,中间有顾集镇串联,使手尾能够相顾,防御体系就能很立体了。
最后李善总结道:“颉利可汗不管是想攻下何处,侧面甚至背后都会有如芒在背之感,绝不敢全力相攻。”
张士贵摇摇头,“雁门关为河东门户,不会随意出兵,顾集镇、马邑……若是骑兵被突厥诱出……”
“不至于此。”李善轻声道:“武安兄未至北地,尚不知晓,突厥骑兵虽然号称勇武,实则以骑射、聚散见长,论战场冲阵,远不及披甲精骑。”
张士贵低低呢喃了声,他也听懂了李善婉转的解释,毕竟相互之间只有两个多时辰的马程,距离太近了,若是突厥攻打马邑,顾集镇这边遣派骑兵出击,消息会很快传出去,能极大的延缓甚至毁灭突厥对马邑的攻势。
最关键的是,如果筹划的好,即使突厥骑兵以此为饵诱唐骑出击,以唐骑的冲击力,只要不恋战,突厥人很难有什么办法……换句话说,突厥人想围点打援都没那个资格。
实际上,从本质上来说,李善选择在顾集镇建寨,主要的作用在于切割空间。
尽量削弱突厥骑兵的活动空间,使对方聚散自如的大规模活动降低威胁,短距离的接战,更适合披甲唐骑的冲阵,扬长避短。
李善在心里想,这和后来明朝的防御体系有点像,但本质是不同的,明朝只能防,基本上不敢野战,而唐军这几处都是能出击的。
之前高满政两度守马邑,也不是只守城池,而是频频出击,后来是因为突厥骑兵铺天盖地,才只能固守城池。
第五百五十三章 重任(中)
那边苏定方的解说早就告一段落,李道宗饶有兴致的竖起耳朵听一旁的李善在喋喋不休……可惜李道宗和张士贵不算陌生,知道这人没那么容易上钩。
在朔州设立新寨,与雁门关、马邑成掎角之势,以此来争取对突厥战阵的时候,不陷入全盘被动的局面……道理谁都懂,但谁愿意顶在最前面的顾集镇呢?
“武安兄当年于河南独当一面,弱旅败敌,又整顿地方,筹集粮草,可谓文武双全。”李善眉头一挑,“顾集镇若稳,朔州便稳,代州乃至河东,乃至黄河以北均得以修生养息。”
“虽然凶险,但却于国大有益处,若武安兄胆怯……”
话还还说完,张士贵眉头一扬,“下官不敢当文武双全之赞,亦有胆直面突厥,但此等大事,如何能一言而决?”
这句话有两层含义,其一指的是代州和李善,其二指的是朝中。
“此事已得陛下许可。”李善摸了摸鼻子,转头看向温彦博。
温彦博神色有些古怪,迟疑了会儿才点点头,“怀仁上书,陛下许其于朔州建寨以备突厥。”
的确有这么回事,但谁知道你李怀仁玩的这么大啊……温彦博当年曾任幽州司马,对兵事也不是门外汉,事实上这个时代的世家子弟,对文武两道即使不精通,也一般不是门外汉。
能与马邑、雁门关成犄角之势,而且地处朔州北部,直面云州……这不是修一个小规模营寨就能做得到的。
说个更简单的,若是突厥猛攻马邑,顾集镇遣派骑兵袭其后阵,若只是一两百骑兵……那叫送羊入虎口,至少要成规模的五百甚至更多的骑兵,才能保证自身的安全性和对对手的威胁。
能容纳至少五百骑兵的营寨,那不是个小小营寨……而且李善要的可不是个临时性的营地,这工程量实在有点大。
不过张士贵暂时还没有考虑这些问题,而是提出了一个最关键的疑问,他日颉利可汗携大军来攻,朔州能抵挡得住吗?
就算顾集镇复设营堡,与马邑、雁门关成犄角之势,抵御突厥来犯……但如果突厥尽起大军……
人家颉利可汗号称控弦四十万,如果几十万大军充斥朔州……雁门关守将还有可能率兵出塞吗?
马邑、顾集镇还能守得住吗?
所谓在战术上讨个便宜,但在绝对的实力面前,其实作用很微弱。
其实众人也听得出来,张士贵也早就确定了,如果将顾集镇设寨堡的重任托付给自己,那将来驻守此地的将领必然是自己。
这是张士贵在问……如果突厥尽起大军,马邑、顾集镇真的能守得住吗?
到时候,你李怀仁只需要稳守雁门关,就能护佑代州不受侵袭……那我和刘世让、秦武通这些人那可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
“问的好。”李善正色道:“若武安兄不询,某也不敢将重任托付。”
“颉利可汗号称控弦四十万,但实则呢……”李善搬着手指头一一分说,“上一次颉利可汗率军入寇河东乃是武德五年夏秋之际,麾下兵力多不过七八万,其中还有部分是苑君璋旧部……当时高满政尚未来投,苑君璋麾下士卒逾两万之数。”
“同年初,颉利可汗、苑君璋合力攻入代州,代州总管定襄王李大恩阵亡,当时敌军不过三万之数。”
“再往前数,武德四年,初登汗位的颉利可汗率嫡系与苑君璋合力攻打代州,虽遭定襄王李大恩所阻,但也由此入寇代州,汉阳公苏瑰、太常卿郑元璹、左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均被俘,当时颉利可汗麾下不过万余骑兵。”
“号称控弦四十万,约莫是三国曹孟德号称八十万大军兵压江东。”李善轻声道:“欲谷设去年末、今岁处于朔州两场大败,损兵折将,丢的都是颉利可汗的嫡系麾下。”
“若是颉利可汗欲图谋朔州、代州,大举来犯,所率大军不过数万之间。”
一旁的李道宗笑道:“怀仁早就有心,自然细细查探,若无把握,何敢在此地设寨。”
顿了顿,李道宗补充道:“若非李药师即将赴任代州总管,原本应是孤驻守此地。”
张士贵大为震动,忍不住抬头看了眼李善,又瞄了眼李道宗……后者随李世民参与了浅水原、柏壁、洛阳虎牢诸战,又有灵州大捷,不是普通的战将。
李善也懒得分辨,按照计划,李道宗这个并州总管怎么可能会驻守顾集镇……李道宗原本是准备等突厥来犯才领兵出塞,步步为营,但既然有了顾集镇,那自然是遣派将领固守,如果没有张士贵,李善是准备从李道宗那儿借来张宝相的。
看了眼张士贵的脸色,温彦博忍不住插嘴道:“颉利可汗当不会以倾国之力来攻……”
李善迟疑了会儿,但想想这事儿在朔州、云州也不算是秘密,解释道:“武安兄有所不知,突利可汗去岁返回五原郡,与颉利可汗相争……如今突厥内乱,颉利可汗的确不会轻易大举出兵。”
“突厥内乱?”张士贵眼睛一亮。
李道宗点头道:“此事孤亦有耳闻,说起来还和怀仁颇有干系……欲谷设两度大败,两次被擒,声望大跌,连累其父颉利可汗。”
“但偏偏颉利可汗唯有此一子……”李善笑道:“这些先不提了,有突利可汗隐于身后,颉利可汗何敢全力来攻?”
温彦博补充道:“昨日在雁门关听闻,颉利可汗为人严苛,部落头领多有不满……正可谓人心向背。”
“其一,颉利可汗直属兵力并不算多,即使全力来攻,亦不过数万,其二,突厥内乱,颉利可汗只怕难以全力来攻。”李善竖起第三根指头,“其三,突厥人不擅攻城,难以破城,即使大举来犯,只要备足粮草,固守待援,突厥人难以持久。”
李道宗点头赞同,“怀仁与孤点评过代州多年战事,雁门关多番失守,或是守将不战而逃,或是刘武周、苑君璋血战攻城,再或是塞内叛军两相夹击。”
“如今代州军容整肃,马三宝、苏定方领兵有方,曾叛乱的高开道已然身死,苑君璋旧部更是烟消云散,突厥欲破关攻城,只怕难为。”
李善补充道:“去年苑君璋自云州南下攻打马邑,数万突厥大军盘踞左右,高满政竭力守城,兵力悬殊亦守城月余。”
顿了顿,看了眼想说什么的张士贵,李善笑道:“顾集镇复设寨堡,不敢与雁门关、马邑相较,但也不是突厥能轻易攻破的。”
第五百五十四章 重任(下)
随着李善的侃侃而谈,张士贵的神情变幻莫测,时而苦思,时而狐疑,时而点头。
因为毕竟是在雁门关外,众人在山丘上议事,但周边的人不少,都是李善的亲卫。
呃,大部分人眼神都有点古怪,特别是在李善信誓旦旦的说颉利可汗不会大举来犯,不会倾力来攻的时候,王君昊都有点绷不住了。
看张士贵的模样……这算是信了吧?
当年一路南下,郎君每次剖析局势,凌公也说不出反对意见……但最后呢?
王君昊觉得,颉利可汗大举来攻的可能性应该超过了半数……就凭郎君这张嘴。
嗯,张士贵的确是信了,因为李善分析的很有道理,对北地局势很了解的李道宗、温彦博也在帮腔。
但对于李善说顾集镇寨堡坚固,能抵御突厥大军围攻……张士贵还是有点怀疑的,马邑、雁门关均是军事重镇,城墙高耸,坚固异常,非经年修筑不能为之。
而顾集镇……算算时日,现在已经是三月了,五月中下旬,去年没来代州捞一把的突厥必然会来袭,两个月的时间,够修建一座能抵御突厥大军攻打的寨堡吗?
而且因为要驻守骑兵,规模还不能太小,至少要数百骑兵加上千余步卒,才能使顾集镇成为扎在此地让突厥首尾不能相顾的一颗铁钉。
李善笑着指了指下面,侧头问:“已然完工了?”
“是。”不知何时出现的周二郎回道,“前日午后动工,昨日午时之前完工,耗用民夫六十人。”
半个时辰后,张士贵、李道宗等人用失神的视线打量着面前这几十米的城墙,诧异的表情并不是因为这段城墙只用了六十人工在一天之内搭建完成,而是因为城墙本身。
“砰!”
趋马而来的骑士奋力刺出手中长枪,尖锐的枪头只给墙身留下一个不大的口子,骑士抽出长刀劈砍,这次只留下几道印记。
张士贵亲自上前查看,口子不大,不太看得清楚,他用手掰了下,居然没掰动。
“里面是平铺的红砖,外面裹着一层……”李善想了想,“裹了层泥浆。”
“泥浆?”张士贵低头看了看,一层灰白色的壳子,看上去没什么特别的,但很是坚硬。
实话实说,不管是红砖,还是李善弄出来的水泥强度都不太够,但在这个时代也能用了,大不了横向多堆砌几层,弄的厚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