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书屋

第783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王化成冷道:“是狗官要断农人们的生路!”
    “你错了,乔大人不会这样做的。”这次说话的是徐大伯,他摇摇头:“老头子虽然还没见到新政是个什么,但我相信乔大人。当初我们在箕陵城吃不饱穿不暖,年年战乱,我家里的丫头为了能活着只能装成是男人,生怕给谁抢了去,家里的田地两人种,连粮种都没有。要不是乔大人来了箕陵城,我们早饿死了。如今我女儿安安生生嫁了人,女婿孝顺争气,日子慢慢过起来,不然乱葬岗都摸不到老头子的骨头。”
    “我家也是,要不是乔大人为我们着想,给我们发抚恤金,又给我们发粮种,我们早饿死了。”
    “你们说新政不好,乔大人想从老百姓嘴巴里抢吃的,我们第一个不答应!当初乔大人在箕陵城的时候,还给我们免除田税,朝廷帮我们缴。朝廷要是有机会改了四成的田税,是乔大人提的,我相信乔大人只会为百姓谋好处!”
    农人们声音大,话语铿锵有力,书生们刚开口就给打断。
    他们说得极为郑重。
    有人怀疑:“你们都是受那乔明渊小恩小惠的,不怪你们专门过来替他说好话。”
    “不,我们过来只是想告诉你们,天下有很多狗官,但乔大人一定不是!”徐大伯大声的说。
    接着也有很多人嚷起来:“乔大人是好官,谁说他不好,我第一个跟他拼命!”
    “对!”
    一时间贡院门口乱了起来。
    乔明渊抬手止住了他们要吵架的势头,他笑着看向这些学子:“你们说我乔明渊是狗官,我不想跟你们争辩,我让老伯们过来跟你们聊天,也不是为了替我乔明渊正名,我只是想让你们听一听农人们的心声。你们久读圣贤书,不理家务事,不知家中难到了什么程度。借此机会了解一下,将来你们走入朝廷,本官希望你们都能做个为百姓谋福祉的好官。”
    他说着将新政檄文拿出来,请农人们安静,开始读给他们听。
    听完农人们全激动了。
    “乔大人,这是真的吗?您真的向朝廷提了,以后我们不挂田,可以只向朝廷交两成租子吗?”
    第468章 到了江东
    不问其实都知道,这事儿假不了,乔大人从来不骗人。
    这一下,王老伯等人的眼泪都忍不住了,刷刷的落。
    徐老伯一边擦眼泪一边说:“能不挂田就太好了,少交两成租子,我们以后能放心吃一口饱饭了。”
    “呜呜呜呜,我家狗蛋当初就是为了挂田给举人,后来举人不认账想吞了我们的田,狗蛋上门去要才被打残了一条腿。要是朝廷早点出这样的政策,我们何至于去找举人挂田。两成的租子啊,一年能多多少口粮!”
    “大人,您真好!”
    “大人,这个新政什么时候开始推行?”
    已经有人感到心窝子热火,巴不得马上就开始赶回去,将这个好消息告诉家里人。
    乔明渊笑道:“新政已经下了檄文,本官从京城出发的时候一道发出去的,大概这时候快到了箕陵城,等你们到了家里,各地的县官差不多也该贴出来了。”
    所有农人登时哭成了一团。
    高兴啊!
    他们等了半辈子,终于等来了这一天!
    从前总想着要是田税能少交一点就好了,现在真梦想成真,全喜极而泣。
    这反应太直白,在贡院门口坐着的考生全蒙了,他们搞这一出就是为了抵制新政,可若新政压根就是为百姓们考虑、百姓们也真正巴不得推行新政呢?
    天真的年轻人们茫然。
    罗郁带了人去捉拿林周县的县令,县令自缢,身后一众小官员却还没走。金刀卫捉了人回来审问,都没太过严刑拷打,被抓的人本身也很心虚,很快就招供了。罗郁拿着供词走到乔明渊身边,说:“大人,罗县丞招了!”
    乔明渊接过供词看了一眼,想也不想的递给了王化成。
    王化成脸色青一块紫一块,他被农人们打了脸,这时候脸颊火辣辣的疼,他拿了供词看了一遍,脸都白了:“大人!”
    “事情的真相就是这样。”乔明渊说:“这件事很快本官会给你们交代的。”
    王化成站起身来,拍了拍身上的秽物,坐了那么久,骨头都很僵硬,他一时半会动不得。不过,这些贡院门口罢考的人都是以他为主,见他起了身,都跟着相互搀扶的起了身。王化成做了个揖:“大人,学生们静候佳音!”
    随着他这一句话,意味着长达半个月的罢考行动告一段落。
    学生们都相互扶持着离开贡院,以王华成为首,各自散去。衙役忙让人打扫贡院门口的秽物,跟着迎了乔明渊等人回东昌府。
    乔明渊挂心箕陵城来的老百姓,让衙役安顿好这些农人,才回去府衙休息。
    说是休息,睡觉是不可能睡觉的,他进了府衙开始研究卷宗。这时候林周县其实已经乱了起来,而且消息传递很快,飞速传往周边县城,一个处理不好那就是大事情。乔明渊稳住了心神,当即决定先去林周县。
    金刀卫护送他到林周县,乔明渊这个钦差大臣毫无疑问的接管了县衙。
    金刀卫盘查中已经知晓,林周县县令受了贿赂,有人让他贴了一张假告示出去,贴了三天就撤走了,毫无迹象可寻。而农人们大多不识字,给点风雨就能闹起来,以讹传讹才成了今天的局面。要控制这个局面,就得找到消息的源头。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