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书屋

第8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所以他才必须从白珍妮们那里吸收更多营养,壮大自己,才能拥有抵抗他们的力量。
    乐景和白珍妮聊了很久,白珍妮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在这过程中,乐景的英语得到了“突飞猛进”的进步,白珍妮看着他的目光也越发火热,多次惊呼他是个天才。
    看得出,她对乐景更感兴趣了,很想发展这位“小天才”作为教民。
    时间一晃已经过去了三个小时,太阳高悬,已经到了正午
    男孩打算告别离开时,白珍妮有些不舍的问道:“亲爱的,我明天还能见到你吗?”
    男孩犹豫了一下,“我不确定,我是背着母亲偷偷跑过来的。”
    白珍妮柔柔一笑:“今天我的丈夫去其他村庄布道了,明天我会介绍你们认识,他一向喜欢聪明的孩子。”
    发现东方男孩的犹豫,白珍妮立刻补充道:“艾伦是普林斯顿大学毕业的,相当于你们国家的进士,他可以更为详尽的解答你的问题。”
    男孩松开眉头,坚定回答:“我明天早上还会过来的。”
    白珍妮在胸前画了一个十字,露出一个喜悦的笑容,“愿主的光辉永远笼罩着你。”
    不过几个小时的相处,她已经喜欢上了这个男孩。
    第二天,乐景如约又来到了城外的教堂,然后顺理成章的见到了白珍妮的丈夫,艾伦。
    艾伦是一个高大开朗的美国男人,温柔和善,出身书香门第,享受过高等教育,乐景从他那里了解到了很多有关这个时代的常识。
    在见面的第二天,艾伦就问了乐景一个问题。
    “颜,你将来想要从事什么工作?”
    乐景沉默了一会儿,才慢慢开口道:“对国家有用的工作。”
    艾伦显然吃了一惊,他完全没想到从这个东方男孩嘴里得到这样的回答。
    在美国,像颜泽苍这样年纪的男孩,都有着各种各样的天马行空的梦想,艾伦十几岁的时候,甚至还想做一名浪迹天涯的罗宾汉呢!
    而这个东方男孩,他对于自己未来的设想,却完全建立在“对国家有用”的基础上。
    他有些费解的笑道:“你没有梦想吗?”
    “我的梦想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能过上有尊严的生活。”男孩清澈的双眼直视着艾伦的双眼,眸光雪亮宛如划破寒冷冬夜的流火,氤氲着燃烧一切孤注一掷的热情,“所以,我的国家需要什么方向的人才,我就会从事什么方向的工作。”
    艾伦和白珍妮震撼的望着这个年幼的东方男孩。
    他今年不过十二岁,还是个孩子。
    可是他决定好了自己一生的路。
    是华夏人都如此早熟,还是只是这个男孩早慧?
    果真是苦难催人成熟?
    “我不得不说,你是一个非常,非常,非常特别的孩子。”艾伦用了三个“very”来诠释男孩带给他的震撼,他轻轻抚上男孩肩头,情不自禁用欣赏的目光注视着他,“这个国家有像你这样的孩子存在,我相信,总有一天,你的梦想会实现的。”
    乐景扬起头,第一次露出了如孩童般天真明媚的笑容,“当然,我比任何人都要坚信这一点。”
    因为他知道。
    两年后,会有越来越多的孩子怀抱救国理想,远渡重洋,出国留学。
    他们是留美幼童。
    他们的平均年龄是12岁。
    他们是中国矿业、铁路业、电报业的先驱,是记者,是政客,是学者,是组成庞大国家机器的齿轮和螺丝钉。
    他们是英灵,是忠烈,是支撑华夏的不屈脊梁。
    既然适逢其会,乐景也想成为他们。
    不求青史留名,只求为国所用,不愧此生。
    他永远不会忘记,记者是时代的守夜人。
    第4章 清末之吾辈爱自由(4)
    乐景本就精通英语,十九世纪的英语和现代英语之间区别并不是很大,起码语法方面是没有多大变化的,乐景需要掌握的也就是十九世纪特有的英语单词和一些俚语俗语。
    所以他的英语水平进步的很快。
    尽管他已经尽力藏拙,在白珍妮和艾伦的眼中,他已经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语言天才了。
    于是这对夫妻俩也对乐景投注了更大的教学热情。
    很快,他们开始教导乐景算数、地理、写作以及圣经。
    虽然乐景完全不想改信上帝,对圣经没有一点兴趣,但是为了多快好省的薅资本主义羊毛,他就只能勉为其难的吹几句上帝的彩虹屁。
    反正吹彩虹屁又不上税。
    在学习的这段时间里,乐景也直观认识到了天主教的渗透性有多强。
    【双击666:妈呀,天主教对附近村庄的渗透这么强的吗?这附近几个村的人都差不多已经改信了吧?
    我想静静:当地政府不来管一管吗!
    -2:管?拿什么来管?我们是战败国,战败条约里可是明文规定允许外国来传教的。国家这么弱,活该挨打。
    梦梦:唉,也不怪这里的农民改信,这俩传教士起码把这些农民当人看了,他们也确确实实提高了教民的生活质量。】
    乐景在心里叹了口气。
    这一切都归功于中国内地会的本土化政策。
    艾伦和白珍妮无师自通的领悟了我党的群众路线,深入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不仅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还在教堂附近设立作坊,刺绣、纺织班,磨坊,酒窖,木工场,印刷厂,孤儿院,医院等,免费向教民们传授技术,给他们提供工作岗位,然后救治老弱病残,向周围村庄展开传教活动。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