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页
薛猛将薛瑜送出门外,准备往王府而去。薛瑜轻轻打了个饭嗝,对荆楚之地的丰盛鱼肉尚有些不适应,偏头嘱咐,“陈关,你派人去各地送一下通知,乐山应该了解得差不多了,协助一下他。我们都到了,就该让下面忙起来了。”
来到划归自己手下的地盘上,薛瑜可不会满足于朝中中央官员温吞的绩效考核状态。
一郡之地变成封地,对于地方官员体系来说很难处理,原本来东荆城时还会与东荆的郡太守磨合交接一下工作,只是由于钟家出了事,本地太守被抓出来私下大开方便之门,直接免官拎回京中,后续也没派新的太守来,刚好便宜了薛瑜。
写作王府长史,读作东荆太守,江乐山与官员们的交流可不是无的放矢,有些事光看之前传来的奏折与文书是会影响判断的,在内政好手面前,谁有真材实料,谁是借着门客胥吏混日子的草包,谁不太适应现有工作,一目了然。
怀抱着庆幸离开的县官们尚不知道,一路派送去他们县衙的工作考核问卷,在他们还在路上时,就静静等着他们了。有的是送给县衙内真正做事的人填写,有的则是鼓励填写双份,等他们到家拿到问卷,有之前被放过一马的经验在,下意识就认为这是让他们吹嘘、谋求资历政绩的一条通天坦途。
离得近的县令逃离明明看着和气稚嫩、却给了他们极大压力的襄王,早早回到县衙,眼前一亮仿佛找到了讨好襄王的路子,开始奋笔疾书,全然不知自己夸得有多好,就给自己挖了多大的考核深坑。
薛猛引路陪着薛瑜一行走到王府所在山下,王府离东荆城不远,向西两里路就到。但比起明显是外侧建设和城内维修全部停工,专程清道来迎接她,免得场面太过难看的东荆城,这里的画面十分割裂。
向上看是山中宫殿庄园,美轮美奂,日头偏西,在最高处的楼阁上还折射出了一线金色光芒,第一眼看过去就知道这很享受、很贵。但围绕着山顶上掩映在森林中的亭台楼阁,自山腰往下,误入建筑工地现场一般,处处都是挖土动工的场面。
仿佛经费不足,只够让上半部分好看似的。薛瑜脑中给还在建设的下半部分打上了绿网布,看了半天,没忍住笑了出来。
她喜欢这里。
第213章 . 新城(三更) 建设不会停下,而是不断……
“按照殿下的要求, 水泥工坊暂时也建在附近。工匠与收拢的流民都在这边建房,烧山垦荒的部分人则在另一边,向南的山涧里还有泉水, 可供殿下使用。时间紧凑了些, 看上去有些不好看,但您放心, 不出一个月,都能变得妥妥帖帖的。”
见她笑出来, 薛猛放慢了马速,往旁边看去,身边的副将连忙上前补救似的介绍。副将脸上露出些赧然的红,对让襄王看到一个还在建设中的住处有些担忧,怕被人嫌弃或是觉得他们东荆对襄王不够重视, 说话里也带上了些小心翼翼的味道。
薛瑜知道他担忧,摇了摇头, “不, 一个月太短了。”
“啊?”
薛瑜抬起马鞭, 指着前方尚是一片工地的小山,“现在这里是山,是几座房子,是还在开垦的农田,是刚刚开始使用的工坊, 但围着这座山向外扩建的房屋会越来越多, 这里的建设不会停下,而是不断蔓延。”
蔓延向外,从一个连集市都不如的工地,变成村、县、乃至于与东荆一武一文的城池。
以工代赈等类似的法子, 用在救灾上,是安抚民心的重要举措,用在建设上,也是快速拉动经济的制胜法宝。只是实际操作上,往往会卡在如何拿出第一笔钱上面。
对于在京中赚足了小金库,皇帝有了钟家家财填补国库,对她薅羊毛换来的金钱也不太看重的薛瑜来说,却是此刻最适宜的手段。商业城还没影子,就先搞搞建设。
副将抹了把汗,让自己不去想到底会花多少钱。
“将军随我上山可好?”薛瑜转头望向薛猛,几人在工地范围外停留久了,身后缓缓驶来的车队也跟了上来,薛猛点点头,“殿下请。”
离山下工地还有一里时,看着不过是一片尘土飞扬,离得近了却能穿过外围挖地的一幕,看到里面的井然有序。最靠近山脚的位置,已经建好了屋舍,与还在建设的工地附近拉了一道拒马篱笆,看着与鸣水工坊有些相似,薛瑜还没走近,就见人迎了出来。
陈安站在冯医正身后的学生堆里,看着不大起眼,只是一双眼睛略带些无奈地望过来,让薛瑜有几分心虚。
说好的一起来东荆,只是第一批出发的人带着工匠,都走了半个月,第二批才出发,她出发得就更晚了,想跟着她来一展拳脚的陈安是实打实被坑了一把,只能留下来做半个管事。也多亏了这边的守将是薛猛,还肯听她的建议安置人。
“医正!陈公!”薛瑜抢先打招呼,薛猛一瞪眼望过去,“陈安,好小子,叫大兄与你亲近还不够,还让襄王这样叫你?”
炸雷似的发难让薛瑜卡了一下,后面想说什么都忘了。
陈安一瘸一拐地走出来,拱手行礼,“殿下,将军。幸不辱命。”
薛瑜上山前,先被他领着去看了一眼简单建设完成的工坊。陈安提前到达,第一个建的就是工坊和民居,从鸣水工坊走出来的工人们,对这一套熟悉得很,尤其是抽调离开水泥工坊的工人绝大多数都是第一批被划拉进鸣水的流民的情况下,他们建什么,都留着深深的鸣水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