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页
“陆大人、诸位大人,学生能得案首绝非自己一人之功,这些年县里的王大人和宋教谕给了学生无数帮扶,若没有他们的照拂与教导,学生如今还只是乡下一粗俗农子,如何能与诸位大人同堂言语?”
后边的王所思和宋教谕一听,心里咯噔一下,又异口同声道:“值了值了!没看错人!”
陆公台听了这话若有所动,虽然脸上没有表现出来,但心里已经响起了一句话。
“孺子可教耳”。
既然如此,他便卖文靖安一个面子,问申知府:“永宁知县、教谕何在?”
申知府会意,打了个手势,人群最后方的王所思与宋教谕便从一大群知县、教谕中走了出来,穿过人群,接受陆公台的召见。
古人非但阶层之间等级森严,官员之间亦是如此,朝廷钦派的三品大员比王所思这种七品蝇头小官地位高出不知几何,王所思和宋教谕谨慎行礼,陆公台摆了摆手,说道:“你们做的很好,教出不少好学生,为大盛培养了不少人才,之前考了榜眼的林编修也是从你们永宁县出来的,如今永宁县又出了一位院试案首,你二人的功劳本官自会向上奏明。”
王所思和宋教谕千恩万谢,有了陆公台这番话,最少今年,最多明年,他们升定了。
当然,混迹官场多年,他们岂不知是文靖安给他们推了一把,让他们当着这么多人的面风光了一回,此时人多不好当面对文靖安表示感谢,还是私底下再说。
有了这番操作,文靖安在做人上便也展示出了独到之处,不仅王所思、宋教谕,陆公台对他也是更加喜欢,他接着问了文靖安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靖安,院试之后你是如何打算?”
文靖安道:“学生想抓住机会,去考今年的乡试。”
第88章 隆重 高头大马风光无限
一般来说,学子考了院试中了秀才之后即获得入府学就读的资格,年轻的秀才大多选择先在府学读书三年,然后再尝试去考三年后的乡试,这样中举的几率才会大一些。
毕竟到了乡试这一关,他们的竞争对手是整个云州累积了几十年的秀才,有的甚至还会出现老师与学生一同考乡试的情况,若是没有经过府学学官的指点教导而盲目参考,去了基本白搭。
况且云州的乡试已经不是在府城北昌府举行,而是要赶往东南方向的平州,千里迢迢,来回耽搁时间不说,一般人家哪儿经得起途中折腾的路费,文靖安县试、府试和院试考下来花多少钱了?考科举考到倾家荡产的例子如恒河沙数,不是每个学子都像文靖安和陈崇章一样家里能帮忙负担的,因此在乡试面前当然要慎之又慎。
众人听罢文靖安说要接着去参加乡试,除了熟知文靖安的陈崇章、王所思和宋教谕之外,其余人等都是有了些看法,敬佩他这番气量者有之,认为他妄自尊大,不知天高地厚者也有之。
陆公台听完文靖安所言,略作思索,随后说道:“初生牛犊不畏虎,年轻人就该有这样的胆气!”
文靖安:“学生知道这的确有些托大,不过还是愿去试一试,年岁不等人。”
陆公台不做正面回答,而是问道:“我要是记得没错,你和宁宴是有交情的?”
文靖安:“学生早年与林编修在青莲书院、永宁县学一同求学,有五六年的时间,私交甚笃。”
陆公台:“我来云州赴任之前,在京城与宁宴谈过很多次,得知他是院试、乡试、会试、殿试连考,一举得中榜眼!所谓人以群分,你与他有多年同窗之谊便是一类人,他既一举得中,以你才情自然也不会差,放心去考,不必有顾虑。”
文靖安赶紧行礼:“承蒙大人看重,学生自当尽力而为。”
陆公台颔首表示满意,最后说道:“既然如此,我便助你一臂之力。”
他没具体说怎么给予助力,只先表了一个态度,大概因为在场还有其他新晋秀才,他再看好文靖安,也不好当面厚此薄彼,伤了其他秀才的心。
如此,他又跟陈崇章等其他新晋秀才说了一番激励的话,最后一众新晋秀才向他作礼道别,他退入衙门后堂,这场会见才算正式结束。
走出学政衙门大门,一众新晋秀才看着手中的院试成绩结单和其他官方文书证明,无不欢喜雀跃起来,秀才身份和这些官方文件是他们寒窗苦读的结果,也是他们以后人生的通行证,借着这个身份,即便止步于此往后也是人上人了,更何况他们已经具备参加乡试的资格,这就是飞黄腾达、改换门庭的起点。
院试不设终场酒,不过王所思作为永宁知县,今年院试永宁县学子又取得如此佳绩,他作为一县之尊当然要犒赏庆贺一番,晚上定了北昌府最好的酒肆,大宴宾客,他当然也给陆公台发了请柬,陆公台为了避嫌自然不可能来赴宴,不过却给了王所思一个大面子,派了一个副使过来。
这个副使除了代表陆公台赴宴之外,还有另外一个任务,他给文靖安带了一封陆公台写的亲笔信。
“文案首,陆大人今日召见众考生时曾说给你助力,我正是为此事而来。”
这位副使说明来意,文靖安赶紧回道:“不敢不敢,大人叫我靖安便好。”
副使道:“我跟随陆大人多年,极少见他如此看重学生,以往他看重之人,现在不是一方主政便是京中大员,区区案首而已,你担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