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书屋

第608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他能从一个穷小子经营出来一大家业,自然也是非常人。
    站起来郑重地朝着小公子的方向鞠躬行礼,声音里满满的都是感激:“听了小公子一番话,郑某如梦方醒。得小公子提点,郑某感激不尽。”
    “小小薄礼不成敬意,还请小公子收下。”
    说着话,他从怀里掏出来一个木牌,店掌柜眼尖看到,肥胖的身子利索得很,几步窜到郑东家身前,弯腰双手接过,然后又一脸恭敬地捧着,迈过竹帘来到弘晙和永琢这一桌子。
    第一眼,娘幺,这是真人?
    第二眼,娘幺,怪不得这位年轻公子戴着大墨镜,这不是学小四爷,这是和小四爷一样,都是有“人太美”的烦恼。
    第三眼,这位胖嘟嘟的小公子将来长大了估计和他“阿玛”一个模样,我的娘幺,小老儿今天居然见到这么美的人!
    弘晙看他一眼微笑没说话,永琢看着店掌柜的表情,默默地起身来到阿玛的身边,拿起那个大墨镜给他阿玛戴上。
    六叔在信里说了,很多美人儿姐姐见到阿玛就丢了魂儿;很多伯伯叔叔见到阿玛就想招阿玛做女婿,他要保护好阿玛。
    永琢一脸小巴图鲁的“勇敢”,看得他阿玛·弘晙眉梢眼角都是笑,看得店掌柜浑身肥肉颤抖。
    嗷嗷,这怎么长得孩子幺,太可爱了!
    店掌柜激动,好歹还记得自己的来意,放下小木牌,身体朝弘晙的方向倾斜,声音压得低低的。
    “郑东家是我们东家的好友,他的店铺开在大清各地,凭此木牌,可以在任何新式钱庄里取出十万两白银。”
    弘晙眼睛一眯,伸手接过来,笑眯眯地递给儿子。
    “听到了?”
    “听到了,阿玛。”小永琢手握郑东家的谢礼看一眼上面的在“郑”字,仔细地塞到自己腰上的小荷包里,起身朝郑东家的方向回礼答谢:“感谢郑东家。”
    今天的事情,对于弘晙和永琢来说,只是他们这一次旅行中平常的一天。对于其他人来说,却是非常不平常的一天。
    不光是同贺店东家母亲的七十大寿,认识一位有才华的少年郎,有幸亲眼见到一首好诗词的诞生……更是幸运地遇到这对“贤父子”。
    他们天天嚷着要保护、继承、发扬……儒家文化,打压外来文化和新兴的工商之人,可他们却忘记了儒家安身立命的教导:“教书育人、教化无类”。
    文人们都安静地用这饭菜,安静地思考;那位郑东家起身离席,和他的好友店东家一起思考这个事情。
    贫穷的时候被人看不起,默默承受;现在还是被人看不起,心态就变了。可他们,最需要思考的不应该是别人为何还看不起他们吗?
    这一代人,幸运地遇到国家大改革大发展大富,类似这位商人一样,一腔爱子之心特意带儿子去灾区看看,趁机教导,不少。弘晙自然知道他们内心的迷茫和混乱;也知道,尽管其方式不对,可也总是一番苦心。
    第239章 父子南巡番外三
    “乌库玛法,你这两天好不好?要好好吃饭,好好休息哦。”
    “乌库玛法,永琢和阿玛来到苏州,阿玛和永琢讲述乌库玛法、十三爷爷、十四爷爷、张廷玉爷爷……在苏州的故事,郑燮伯伯、吴士元伯伯、金农伯伯……都给永琢来信,永琢也遇到一位‘很有前途’的人,他叫袁枚。他写一首《马嵬》永琢喜欢……‘’
    “玛法,你这几天忙碌吗?有事情分担给叔爷爷们和伯伯们,阿玛和永琢都担心玛法。”
    “玛法,永琢和阿玛来到苏州,看过很多幅画,都是扩建之前的苏州,原来的苏州。永琢喜欢。现在新区的苏州更大,更漂亮,也喜欢。老区的苏州更为古色古香,腔韵十足,同喜欢……”
    永琢正在“伏案疾书”,给乌库玛法、玛法、玛麽、额涅……写信。弘晙收拾妥当进来一看,微笑开来。
    万家灯火,华灯初上,入夜的苏州城依旧明亮耀眼。行馆里小书房的一点点昏黄的灯光恰到好处地烘托出安静和温馨。弘晙陪着儿子一封封信件晾干字迹封号蜡,永琢更加开心,信写起来就更加唠叨。
    “恰好”快到熄灯时分写完。
    弘晙给宝贝儿子活动活动手腕,催着他睡觉。永琢乖乖答应,躺好后想起一个事情,眼巴巴地问出来:“阿玛,我们明天去镇江吗?”
    弘晙笑道:“明天在苏州再待一天。”
    开心得来!
    “谢谢阿玛。”一双和他阿玛一模一样的大眼睛闪闪亮,“阿玛,永琢喜欢苏州,和喜欢杭州一样喜欢。
    “阿玛也喜欢。和喜欢杭州一样喜欢。”弘晙特配合地实话实说,“明天我们去看看其他的园林,还去虞山尚湖和同里看看,安心睡觉嗯?”
    “嗯!”
    “阿玛晚安。”
    “永琢晚安。”弘晙亲亲儿子的小额头,守着他睡着了自己才离开。
    熄灯后的苏州城依稀可见几处灯光闪烁,在这沉沉夜色下格外的亮眼。弘晙眯眼仔细看看,各个区,各条街道都有。
    虽然朝廷一直不同意开放宵禁,但架不住“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的富人就是舍不得晚上的灯火辉煌,熄灯时间到了就在自家的宅子里、园子里来一个“丝竹管弦的歌舞升平”,类似当年的大唐各坊严格区分,每到夜晚坊里面的笙歌燕舞一样。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